2014年,中国经济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中展开,经济增长速度进入换档期,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改革尚未全面展开。钢铁行业在这一年也经历了痛苦的煎熬,产能过剩继续加剧,钢价跌回十年前,环保的力度在继续增加。低增长、低效益、低价格、高压力,“三高一低”成为钢铁行业的新常态。不过展望2015年,随着铁矿石的供应继续加大,新的铁矿石供应格局有望形成,新的经营模式也正在形成,钢铁行业在转型升级时期,面临着新的机遇,也伴随着更多的挑战。
供需矛盾持续增加出口成新亮点2014年,我国钢铁产量继续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统计显示,2014年1-10月,我国累计生产粗钢6.85亿吨,同比增长了2.1%,不过,增速却放缓了6.2个百分点。虽然粗钢产量的增速有所放缓,但同样的,钢材需求增速同样放缓。2014年,中国的房地产业进入一个低谷时期,这也导致钢材需求无法有效释放。兰格经济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陈克新表示,2014年中国钢铁企业一直是满负荷生产,产量居高不下,并且受多种因素影响,中国纳入统计的粗钢产量一直低于实际粗钢产量,2013中国的实际粗钢产量8.37亿吨就比同期的统计产量高出5800万吨,因此,陈克新认为,如果2014年的统计粗钢产量为8.2亿吨的话,实际粗钢产量将在8.8亿吨左右,距离9亿吨只有一步之遥。
产量持续增加,钢材表观消费却并未出现增长。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王晓齐在关于“钢铁工业的严峻形势与新变化”的报告中指出,2014年9月全国粗钢表观消费量为5992万吨,同比下降5.82%,整个1-9月份的粗钢表观消费量约为5.6亿吨,同比减少516万吨,降低了0.9%。王晓齐表示,这是近十年来我国的粗钢表观消费量首次出现下降。
钢铁行业的另一个变化是,尽管当前钢材供需矛盾较为突出,但是钢材社会库存却已经降到了2009年的水平。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国清指出,截至到10月底,全国29个重点城市钢材库存量为973万吨,同比下降了26%,下降至1000万吨以下的水平,已经与2009年的库存量持平。而且,王国清表示,后期钢材社会库存量还将进一步下降,主要原因便在于当前钢铁流通企业普遍面临融资的问题,企业只能利用自有资金来进行货物流转,因此必须控制库存量,规避企业经营风险。近两年,钢贸商已经淡化“冬储”操作,王国清说,在当前春季行情不明朗、企业资金依然紧张的前提下,2014的冬储或许仍将稀少,钢材社会库存还将进一步下降,或将创下6年来的新低。
尽管全年钢材需求均未能有效释放,但今年的钢材出口却成了一个新的亮点。王国清介绍,2014年,在全球经济全面复苏带动国外钢材需求旺盛的情况下,我国钢材出口保持良好态势,出口量大幅增长,单月出口量屡创历史新高。据统计,2014年1-10月,我国累计出口钢材7389万吨,同比大幅增长42.2%,预计全年钢材出口将超过8500万吨。出口量的大增也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国内需求不旺的困局。
2015年,钢材出口或将继续保持增长。陈克新表示,当前美国经济表现出较为强劲的复苏态势,日本与欧元区国家也将进行更大力度的货币数量宽松政策,美联储也可能放慢加息的步伐,而国内钢材价格还将继续低于国际市场价格,所以中国钢材出口还将保持较大规模。陈克新预计,2015年全国的钢材出口量将在9000万吨左右,折算成粗钢产量接近1亿吨。
成本价格下跌钢企效益有所好转2014年钢铁行业还有一个明显特点就是,铁矿石价格的大幅下跌,钢铁生产企业的效益有了明显好转。2014年,中国钢铁产量增速有所放缓,但与此相反的是,经过前期的大幅投入,三大矿山的铁矿石产量开始大幅增长,使得铁矿石的供需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由此而引发了铁矿石价格的大幅下跌。
据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数据监测显示,进口铁矿石普氏指数由年初的134.5美元/吨最低下跌至75.5美元/吨,跌幅达43.9%。而铁矿石价格的大幅下跌也让前两年一直饱受亏损经营之因的钢铁生产企业效益有了明显的好转。王国清表示,由于铁矿石价格的下跌,使得钢铁企业成本明显下降,盈利出现好转。据悉,2014年1-9月,我国重点钢铁企业实现利润192.8亿元,实现同比增长71.3%,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上铁矿石等原材料价格的下跌所带来的。
陈克新表示,2015年中国的粗钢产量还将继续增加,并且由于节能减排的巨大压力,钢企对高品位进口矿的需要更大,预计2015年我国将进口10亿吨铁矿石。但是,即使如此,2015年的铁矿矿石价格依然会延续这种价格弱势,其主要原因但在于铁矿石的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大。三大矿山将继续扩大产能,他们的生产成本进一步下降,而作为铁矿石最大消费国的中国,2015年可能还将继续面临需求低速增长的局面。王国清分析说,尽管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稳增长措施拉动了用钢需求,但经济下行的压力继续加大,制造业、房地产等复苏缓慢,钢材需求增长空间仍然有限。
铁矿石价格维持低位,钢企的盈利情况虽然有所好转,但同样由于成本支撑作用的减小,钢材价格也将难以上行,对钢铁流通企业来说,2015年所面临的形势可能会更加严峻,因为钢铁行业过剩的问题始终存在。不过,王晓齐表示,钢铁工业要化解过剩问题,更多的要依靠市场机制,而不要过分寄希望于刺激政策,最终还是要靠自身的发展。
环保力度将继续加码2014年5月,工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关于下达2014年工业行业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目标任务的通知》,下发了各省2014年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的目标任务,其中关于钢铁行业的目标任务为:淘汰炼铁产能1900万吨、炼钢2870万吨、焦炭1200万吨、铁合金234.3万吨。
与以往淘汰落后产能难以落到实处不同的是,今年各省市均积极执行了国家的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大多超出了规定的目标任务。以钢铁大省河北为例,他们在执行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方面十分坚定。根据他们的预案,到2017年,河北省将压缩钢铁产能6672万吨、粗钢产能6726万吨。今年以来,河北在2月和11月两次在全省展开了化解钢铁产能的“周日行动”,共压缩了炼铁产能1127万吨、炼钢产能829万吨。许多不合格的钢铁生产线、高炉、转炉等均在行动中被拆除。
王国清表示,2015年,钢铁行业还将面临更为严格的环保压力。最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已经定于2015年1月1日正式开始执行,而新环保法所确立的按日连续处罚、上不封顶、查封扣押、限产停产、信息公开等规定都将对钢铁行业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也被管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
在这最严的环保法要求之下,钢铁行业也将面临更高的环保成本。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估算,要达到目前国家正在实施的相关环保标准要求,钢铁企业吨钢环保平均投资需达到220元~250元,占行业平均吨钢生产能力投资的6%~7%。同时,吨钢环保运营费用约140元,占吨钢生产成本的4.7%。目前,绝大多数钢铁企业没有达到这些标准,如果要达到从明年开始实施的新的排放标准,所需的投资更高。初步估算,吨钢环保投资比重需增加到总投资的13%,较现在的水平翻一番;吨钢运营费用要增加到约200元,比目前增加近40%。
环保力度的加大一方面增加了钢铁企业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也将对钢铁产能起到有效的压缩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或将起到缓解钢铁供需矛盾的效果。这对整个钢铁行业来说,既是挑战,但更是机遇,使更多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主动转型,最终实现整个行业的重新洗牌,转型重生。
投资需求将有所增长由于前三季度的经济增速再次放缓,并且四季度经济有再度下滑的预期。为了防止经济增速回落过快,进入4季度后,政府部门推出了一系列稳增长的措施,可以预见的是,2015年投资需求将有明显的增长。
首先便是在交通、水利与环保方面的投资有所增加。10月份国家发改委连续批复了16条铁路和5个机场共21个基建项目,这些项目总投资近7000亿元;截至目前,今年计划的64个铁路新开工项目已全部批复,年底前可全部开工,预计2014年铁路投资或达1.2万亿元。水利工程也是今后的基建重点,我国今明两年和“十三五”期间分步建设纳入规划的重大农业节水、重大引调水、重点水源、江河湖泊治理骨干工程,大型灌区建设等方面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目前在建项目投资金额已达6000亿元。此外,陈克新还表示,全国城市地下管线、轨道交通、污水处理、棚户区与危房改造,仍然是新一年的投资重点,相关领域投资水平会有显着提高。并且由于新开工项目主要集中在西部大山地区,城市轨道交通与地下管线需要深埋地下,相当于再造地下城市,因此钢材消耗强度会有明显增强。
其次便是房地产方面,陈克新表示,要稳住经济增长,房地产市场就不能“任其自由落体”,为此,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时表示,要求稳定住房消费,因此陈克新认为,预计未来房地产政策的取向将以刺激需求为主。目前全国大部分城市已经取消了限购政策,房贷政策亦有所松绑。进入2014年10月,全国楼市一改持续多日的低迷局面,成交量大幅增加,作为楼市风向标的一线城市更为明显。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2014年10月中旬,全国20个主要城市住宅签约面积环比回升45%,几大代表性城市库存总量在下降,显示今后房地产市场将逐步回暖,推动投资提速。
在钢铁需求方面,王国清还表示,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高铁和核电等高端制造行业走出去战略,同时制定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战略,确定让中国过剩产能“走出去”的“中国版马歇尔计划”。“一带一路”战略将是我国未来十年的重大政策红利,初期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紧接着资源能源开发利用,随后全方位贸易服务往来,带来多产业链、多行业的投资机会。“一带一路”等走出去战略将会显着提升钢铁行业下游需求,有利于缓解我国国内钢铁市场的供需矛盾,对钢铁行业将产生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