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幅不及预期,触及去年8月的最低水平。其中煤炭和钢铁产出有所分化。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二表示,7月煤炭产量2.815亿吨,同比减少2%,创2016年9月以来新低。2018年1-7月累计产量达19.8亿吨,同比增加3.4%。
其中,用于钢铁生产的焦炭7月产量下滑4.3%至3551万吨,创2017年12月以来新低,今年1-7月累计产量2.4746亿吨,同比下降3.3%。
与煤炭产量的历史新低水平相反的是,7月钢铁产出已连续第四个月创记录高位。
今年7月钢材产量9569万吨,同比增长8.0%,增速超过6月同比水平(7.2%),今年1-7月产量累计同比6.6% 。
去产能、环保限产的环境下,钢铁与煤炭有相似之处,但为何产量趋势分道扬镳?
市场认为,煤炭产量不断下行直接原因是环保限产政策抑制煤炭开采。环保检查、关停煤矿的力度正不断加强。产量排名前三的晋陕蒙三个地区产量都受到各种程度的抑制。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汾渭能源煤炭分析师曾浩表示,今年5月以来,包括内蒙、陕西等煤炭主要产地陆续迎来一波环保检查,内蒙有部分露天煤矿已经关停,产能影响比例大约为10%左右。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透露,煤炭2017年化解2.5亿吨,2016年化解2.9亿吨,两年时间累计化解5.4亿吨。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8年要再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左右。
而钢铁产量连续4个月居于高位,市场认为供给侧改革有效压缩了钢铁产能过剩缺口的规模,支撑钢价回升,钢企积极逐利。
另外,虽然产能受限,但很多钢企的开工率提高了。华尔街见闻曾提到,高盛香港分析师Trina Chen还在回复彭博新闻的邮件中指出,目前同样的高炉可以比以往多生产出10%的粗钢。钢企还使用了富铁矿提高生产率,原料中废钢屑的比例也从原来的10%提高到了30%。
同时,目前的限产政策无疑推动了市场预期:冬季限产措施将更加严格,带动钢价有可能进一步上涨,钢厂扩大产量的意愿还会持续。冬季到来前,钢厂只会倾向于抓紧时间扩大生产。
统计局今日发布的房地产投资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0.2%,出现明显加速,且重回两位数增速,高于前6个月9.7%的同比增速。钢材增速回暖,与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重回两位数也有关。
据经济观察报,业内人士指出,前期容易去的产能基本已化解,最后这部分化解难度将加大。今年去产能最大的难题是防止以产能置换名义新增产能。下半年环保限产政策将继续发力,这对钢铁产量有一定抑制。